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在升学路上,我们来听一听来自句容碧桂园学生家长的心声

来源: 句容碧桂园学校      编辑:佚名

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的集体行动,事关整个社区以及所属个人的利益。学习社区*括所有参与学校生活的人、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以及学校的所有**人员和对学生生活起重要作用的成年人。在升学这条路上,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来自句容碧桂园学校学生家长的心声。

一封来信

大家好!得知今天要与我们幼儿园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一起来探讨升学这件事,促使我认真地回顾了我们家两个孩子的升学经历。

我有两个女儿,都在碧桂园学校就读,大女儿目前六年级,小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因为有姐姐在升学路上的经验教训,所以妹妹就读一年级在我们家就不是选择题,是道命题作文。题目是一样的,内容就自己写吧。而回想当年大女儿升学的经历,虽然谈不上伤筋动骨,但也大费了一番周折,所以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贡献一点参考意见。

我想跟大家聊的**点就是,所谓的升学其实首先是择校,而择校也绝不是仅仅选择一所学校,其实是在为孩子选择一种教育方式,一种长远的教育规划,以及对家庭未来12年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我相信,大家对这点应该能认同。

既然这么重要,那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怎样去考虑呢?我个人觉得应该从理想和实际两个维度来考虑。理想其实就是你的教育理想,你对孩子的教育规划。简单的说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这个目标。就仅仅在这一个问题上,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毕竟我们家长的成长经历,思考维度,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同。比如我见过有的爸爸是现役军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有非常强的纪律性和抗压能力,将来也成为公职人员,而孩子从小也表现出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那么公办学校更合适他的教育理想,这对于他来说就是最优的选择。

当时的我们在面临择校的时候,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比较清晰的认识。当时我一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背景是我自己有几次转学的经历,对孩子来说,转**是很大的挑战;二是希望孩子能在学校教育中寻求到自信,背景是女儿的性格偏内向,在公众场合很难自信表达。然而当时我们觉得小学不重要,就近入学最重要,生活安定最重要,毕竟那时候妹妹还是个奶娃,家庭事务很重。大家都说,上小学就是中国娃幸福生活的分水岭,其实我觉得是全家幸福生活的分水岭。孩子两点半放学,老人接回家,紧接着老师就在群里发今天的作业要求,表扬优秀学生,展示优秀作业,那时候真是班级群里每一个信息都不敢错过。老师每次发表扬的名单都恨不得拿着放大镜找自己家娃的名字。当然中国家长都有股拼博精神,我们最善于克服困难,我们咬咬牙也能跟得上这样的节奏。而孩子不一样,虽然我女儿是从公办幼儿园升到公办小学的,但明显还是存在强烈的不适应。我们当时一个班是45个孩子,一位班主任,可想而知,没有很强的纪律性,一位老师是没有办法让这群刚进学校的熊孩子听指挥的。促使我当时重新去审视择校问题的原因是:当孩子回来以后,总是提到班上某某某是好学生,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要赏识教育,那我肯定鼓励她,你也很棒啊!你有哪些哪些优点,而女儿总是说我不行,我算不上好学生。要知道那时候刚刚一年级入学两个月,一年级的孩子学科知识其实都很简单,考试也没有几次,怎么就有那么明显的好和差的划分呢?我想问题就在于老师需要在班上树典型、立标杆,这样也便于管理。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让大家都有学习的榜样,能够整齐划一,让拥有45个孩子的“庞大的机器”能够带的动。但这一点是背离我的教育理想的,以我女儿的性格大概率就是班上被一直遗忘的孩子,遵守纪律,不会被点名批评,没有展示的欲望,很难被老师看见。

我们家长都有自己的**,平时都比较忙,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签字,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确实是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很快就逃离了公办学校。我发现啊,大家从公办学校转出来都会用到“逃离”这个词,其实很贴切,为什么呢?因为公办学校的人文环境确实像一座斗兽场,大家在学校以外的地方用功,训练,在学校这个舞台展示,而观众就是我们这群家长。在这种竞争氛围下,家长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起去深度围观孩子的学习。

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理念和公办校的差距,我想我们当时的一个朴素的教育理想就是需要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第二个思考维度是要考虑实际情况。说实在的,从公办校转到碧桂园学校,从想法到行动中间有比较艰辛的过程。首先是自己这一关,我们只是更倾向于IB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学环境,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让孩子出国念大学的打算。所以当我们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就感觉到有点压力,似乎跨出这一步就要决定一个未知的未来,生怕为孩子做错了决定。后来我运用“终局思维”的思维模式,以终为始的去考虑孩子升学这件事情。出国念大学这件事情让我觉得畏惧,是因为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我并不了解它。但是我看到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绝大多数的孩子最终都选择了出国念大学这条路,所以我就开始跟他们交流。最终我想通一件事情,其实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是通识教育,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这个阶段,除了学科知识以外,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还要有中国人的文化底蕴。而大学教育是什么呢?是专业教育,是帮助你把某一个知识边界拓展得更远,是让你将来拥有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领。那么在大学阶段,选择在某个专业领域更好的国外大学,拓宽知识边界的同时拓展眼界,其实是非常好的选择。把自己的**做通以后,就跟孩子爸爸沟通,然后联合亲朋去说服老人,我们这样“422阵型”的家庭做老人的**是很重要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不过最终,我们顺利的实现了转学。接着在碧桂园买房,一步步夯实现实条件。目前我在南京市区**,每天往返两地。爷爷奶奶也在碧桂园买了房,每天帮忙接送孩子。所以说为孩子选择一所学校,其实也是整个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

总结下来就是升学必然要从教育理想和实际生活两个维度去考虑,选择这所学校对孩子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是否能接受各种后果?我是否为在这所学校就读准备好了各种现实的条件?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考虑好这些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学校。

当然目前疫情影响下,留学的不确定因素变得更多,有人说目前是留学冰河期,有朋友问我是不是还坚定的让孩子出国留学。我当时是这样说,最极端的例子是在我们国家山河破碎的年代,也有很多学子成功出国留学深造,并且成为当时改变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今年我们看到身边的留学生,并没有谁放弃留学,是选择间隔年还是上网课,还是换个国家当交换生,总之我们不能被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牵着鼻子走,还是回归到自己的初心。我们选择留学并非为了逃避高考,是为了给孩子创造独特的成长经历。只要目标不变,即使环境变化,但是换个航道还是能够奔着目标去。毕竟如今全球化仍然是大的趋势,疫情只是暂时的影响。在升学这件事上,坚持长期的战略规划,一定比随大流临时换目标要强。

说了这么多关于升学的话题,可能大家更关心的是我们在碧桂园就读的感受。我想简单的概括有三点:

一是多维度的考评体系,让孩子和家长处于正常的压力状态。其实啊,说句实在话,我们对孩子的成绩确实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家长都爱相互比较,特别是比孩子成绩怎么样?所以每次考试我更想看到一个具体的分数,甚至是具体的排名。不过很遗憾,我们学校没有给我这样的机会,每次考试,我只能知道孩子考的等次,是EGQD哪个档次,错了哪些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因为每门学科都不单纯考一张试卷,比如语文除了笔试,还有口语、对话、视看演示,所以我们的关注焦点就没法聚焦到单一的分数上,而只能变成孩子哪方面能力还需要提高。刚开始,我们对于没有一个具体的分数去比较总觉得有点心理上的不满足,但久而久之,就真的习惯于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少了横向的比较,我才有幸没有成为总是为孩子的考卷分数而时时焦虑的老母亲。

二是小班化教学,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我们班上有22个孩子,2位*班老师,是典型的小班化教学。那么小班化教学跟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有什么必然的呢?因为只有在师生配比合理的前提下,老师才能够花较多的时间在每位孩子身上,**孩子们的学习都在学校完成。不要小看孩子的学习任务能够在学校完成这件事情,它其实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学校本质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在这里,老师教学,孩子们通过理解、吸收、练习,将知识内化,这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是学习的正向循环。然而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多少孩子是靠父母的辅导,补习班的辅导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呢?学习变成了补习班老师和家长的事情,这真的是本末倒置。所以我认为,孩子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依赖其他外在的拐杖,学习的责任才能回归到孩子身上,而小班化教学是孩子在学校完成学习的基本**。

三是项目制的教学,让学习成为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芬兰是全球教育的标杆,芬兰的中小学有10%的课程是主题式教学,从21年开始,芬兰的高中也将开始进行这种主题式教学。芬兰人称之为“基于现象的学习”。其实主题式教学就是我们IB的探究课程UOI。可能我们家长都有所了解,探究课程是我们小学PYP课程的特色,有六大超学科主题,实施跨学科整合教学。在每个主题的探究中,孩子们可以自主规划探究方向,在小组学习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有的孩子善于绘画,那么在小组分工中,他可能会主动承担设计海报的**;有的孩子善于沟通,那么在团队中他可以承担协调沟通的**;有的孩子具备较好的领导力,那么他可以成为在小组中分配任务,掌握项目进度的人。其实这不就是我们成人在真实世界中所做的**吗?虽然我们不知道孩子未来更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适应未来的世界。但是让孩子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安排时间进程,自己搜集资料,分析整理,设计呈现,推广。这样的学习培养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还有孩子们被点燃的学习热情,这样的学习是真实而有温度的。

总结下来就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环境让我感到安心,我放心的让孩子在这里缓缓的成长。我希望孩子能在健康的土壤里慢慢的生根发芽,无论是否能长成参天大树,但只要它保持向上生长的状态。

最后想说,我们也非常幸运,姐姐和妹妹都是跟着我们幼儿园整班升上来的,孩子们在一个班,也明显感受到我们碧桂园幼儿园的孩子们都非常的阳光自信,有非常好的英文基础,整个班级都非常友爱。

跟大家分享我在升学路上一点点的经验教训,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多多*涵。预祝我们的新一届一年级的弟弟妹妹着陆,顺利开启小学生活。谢谢大家!

句容碧桂园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