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包含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是通过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综合运动能力。
最重要的是,体适能训练不同于专项训练,但却能弥补很多专项训练的短板,同时预防专项训练带来的损伤。可作为一个新兴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内容,目前国内还是有许多家长对体适能训练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下这些常见的认知误区,不知道各位“踩坑”了没?
孩子报了专项培训班还需要练体适能吗?
体适能是所有孩子体育专项的基础,体适能和其他体育训练是相互促进的作用,只有拥有坚实的身体机能基础,才能更好的适应其他的体育专项活动,所以二者并不冲突,甚至还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随意缺勤体适能训练真的没关系吗?
常常进行锻炼的家长就会知道,锻炼身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沉淀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更何况像英语单词、文言文之类的文化课不经常复习背诵,也是会忘记的。
体适能学习也是一样的,体适能的训练效果是暂时的、可逆的,暂停一周以上,就会失去训练效果。所以经常缺勤甚至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练体适能只要孩子玩开心就好?
很多家长会觉得,体适能训练就是让孩子蹦蹦跳跳,玩开心就好。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在6岁之前多跑多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让身体机能有所提升。那是因为孩子的运动行为促进了中枢神经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又调动了身体更多的肌肉进行参与体能上的发展。
然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神经系统的发育开始放缓,身体也逐渐适应了来自外界刺激,各项指标的提升也会逐渐放缓,这时候就需要专业体适能训练的适时入场
专业体适能训练从来不是简单的累积运动量的过程,而是通过科学且专业的训练方法让孩子进行科学、安全、系统的训练实现身体机能上质的变化。
柔韧性训练不重要?
尤其是很多男孩子的父母会认为男孩子不需要练什么柔韧性,这都是跳舞的小女孩练的。这就是误解了柔韧性的真正意义。
体适能中的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
大多数父母常常把柔韧和柔软混淆。柔韧是在柔软的基础上还要有韧性。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国家体育场鸟巢造型独特,它的钢结构不但有硬度,同时也有很好的曲度,能够让整个建筑稳固,又很优美,这就是“柔+韧”。
任何专项运动都需要身体柔韧,柔韧性好会增加孩子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不过不同关节有不同的活动范围,超出关节的活动度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体适能训练中的柔韧性训练需要适度,过犹不及。
小孩子练完不需要肌肉放松?
青少年体适能训练的一节课时长通常在60~90分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一直在训练。
一般来说,一节专业体适能课分3个模块,训练准备、训练发展和恢复再生,对应的就是热身、正课和放松时间。
这里值得提醒父母注意的是,热身很重要,但肌肉放松更重要!不要以为孩子看起来没有那么累,就忽略了这个部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
如果孩子的肌肉没有得到有效放松,肌肉记忆始终很紧张,就会过早地有伤病,身体机能的进步空间也会缩小。
实际上,训练、恢复、营养缺一不可。如果孩子训练强度大,但是从来不做拉伸、睡眠质量不好、膳食营养跟不上,受伤的风险是很大的。
跟专业教练学体适能,究竟有多重要?
首先,真正专业的青少年体适能教练除了要懂得热身方式、口令、体适能测试方式、通用原则以外,还要涉猎人体基础解剖、制定青少年营养计划,制定运动处方...还有针对特殊人群身体和心理疾病,如多动症、自闭症训练,少儿减肥等。
青少年体适能教学内容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专业教练的体适能训练可以纠正青少年脊柱侧弯、X/O型腿、扁平足等。同时在课程设计中也应该把青少年分为3~6岁,7~12岁、13~18岁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游戏设计。
总而言之,一名专业的青少年体适能教练,除了拥有扎实的运动技能基本功、良好的形体条件、阳光的心态,还需要有丰富的内心、能不断变换教学场景,让孩子对运动保持持续的热情,同时能掌握儿童教育心理,驾驭各种熊孩子和胆小的孩子。
青少儿为什么要进行体适能训练
发布时间:2023-10-14 13:29:19 已帮助:人 来源:昆明蹦姆青少儿综合运动馆